“含章” 二字,初读便觉温润如玉,细品更见深邃底蕴。这一名字并非凭空造作,其根源可追溯至儒家经典《周易・坤卦》:“六三:含章可贞,或从王事,无成有终。” 坤卦象征大地,以柔顺为德,“含章” 在此处指蕴藏美质而不显露,既守正持重,又能在辅佐其事时收敛锋芒,虽不居功却得善终。这种 “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” 的智慧,为 “含章” 一名奠定了厚重的文化基石。
从字义拆解来看,“含” 字极具张力。它不是 “藏” 的封闭,也非 “露” 的张扬,而是如大地包容万物般的蕴蓄 —— 像春雪融于泥土,静待草木萌发;似清泉隐于山涧,暗育溪流奔腾。“含” 的背后,是从容不迫的定力,是 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” 的修养,不急于炫耀,不刻意彰显,让价值在沉淀中自然流露。而 “章” 字,本义为花纹、文采,引申为美德、才华,如《诗经》中 “织文鸟章” 喻指锦绣文采,《左传》中 “昭文章,明贵贱” 将 “章” 与君子威仪相连。“含” 与 “章” 的结合,恰是 “内有美德,外不彰显” 的完美诠释,构成 “秀于内而不饰于外” 的君子画像。
在传统文化语境中,“含章” 是君子品格的重要映射。它不同于 “锋芒毕露” 的外放,也区别于 “韬光养晦” 的功利,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谦逊与笃定。东晋谢安便是 “含章” 品格的典范:他隐居东山时,与名士谈玄论道,看似不问世事,实则默默积蓄经世之才;待国家危难之际,他临危受命,却依旧保持从容气度 —— 淝水之战前,于山间别墅与友人对弈,捷报传来时亦面不改色,仅轻描淡写一句 “小儿辈遂已破贼”。这种 “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” 的境界,正是 “含章可贞” 的生动写照:才华不因隐居而消磨,锋芒不因重任而外露,如璞玉蒙尘却难掩其辉,如明月隐云仍自有清辉。
“含章” 的意蕴还延伸至东方美学领域,形成 “含蓄蕴藉” 的审美追求。古典园林设计中,“曲径通幽”“隔窗望景” 的手法,恰是 “含章” 之美的具象化 —— 不将景致一览无余地呈现,而是通过漏窗、回廊、假山的掩映,让美景在隐约间引人探寻,留足想象空间。文人创作亦推崇此道,陶渊明 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不直言隐逸之乐,却以寻常景致含蕴淡泊心境;王维 “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”,不刻意描摹山水,却在留白中藏尽山林幽静。这种 “不着一字,尽得风流” 的美学,与 “含章” 所代表的内敛精神一脉相承,共同构筑了东方文化特有的雅致与深邃。
在当下浮躁的社会语境中,“含章” 一名更显珍贵。当 “流量至上”“急于求成” 成为普遍心态,“含章” 所倡导的沉淀与内敛,恰似一剂清醒剂 —— 它提醒人们,真正的价值无需靠张扬博取,真正的才华不必用炫耀证明。如同学者埋首书斋,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深耕领域,终成学术大家;如同工匠专注手艺,以精益求精的执着打磨作品,方铸传世之作。“含章” 不仅是一个名字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:不追逐表面的浮华,转而专注内在的丰盈;不执着一时的得失,转而坚守长远的价值。
从《周易》中的卦辞智慧,到君子品格的精神象征,再到现代社会的价值启示,“含章” 二字跨越千年,始终闪耀着温润而坚定的光芒。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,是对君子之德的礼赞,更是对每一个追求内在丰盈者的期许 —— 愿我们皆能如 “含章” 一般,内蕴光华,不彰自显,在沉静中积蓄力量,在谦逊中成就自我。
看完还有疑惑?起名网老师在线为您解答!
2022位用户正在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