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今的绝大多数谢姓人,都认为自己是炎帝和申伯的后代.如宋人谢寿在《谢氏源流迁徙序》中说:“吾谢氏始自炎帝,本姜姓,在唐虞为四岳,迄周宜王时,维岳降神,生申伯之贤,为周卿士,勋在王室.以王舅之亲,封邑于谢,子孙以邑为氏,代不乏人. ;今人谢其昌也在《谢氏历代统系》中说:“炎帝为我谢氏太始祖。传五十二世孙吕尚公,字子牙,号熊飞、姜太公望。80岁遇周文王,相武王伐封而治天下。传至六十二世,宏道公生子申伯公,次子申甫公。女适周宣王为姜后。周宣王五年戊寅,公元前823年,任命元舅申伯协同太师尹吉甫讨伐北狄检犹,扶周中兴。因功救封佐王.加升太师.初封申国,继封谢邑。子孙别姜为谢,以地为氏. ;此外,古代的一些姓氏书也都有大致相同的记载。如《元和姓纂》记载说:“谢,姜姓,炎帝之撤。叹通志·氏族略》也说:“周异姓国:……谢氏,姜姓,炎帝之裔。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于谢,其后遂以为氏。 ;
那么,炎帝和申伯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?众所周知,炎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之一,与另一位人文始祖黄帝并称为炎黄二帝,相传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缔造者。据史书记载,他姓姜.也称神农氏。由于以火得王,所以称为炎帝。他的生活时代大约比黄帝还要早,所以《史记》说“轩辕之时,神农氏衰 ;,意即黄帝是取代炎帝而兴起的。此外,史书还记载炎帝的母亲名为任批、女登,是有娇氏的女儿。她在嫁给炎帝的父亲少典以后,有次在华阳一带游玩,看见了神龙的头,有所感悟,不久就生下了炎帝。炎帝早期活动在姜水流域,亦即今天的陕西武功、歧山一带,后来又都于陈(今河南淮阳).徙于鲁(今山东曲阜),巡烈山(今湖北随州),占阪泉(今河北巨鹿),势力发展到许多地区。他在位的时候还发明了未招等农具.教民种五谷,烧制陶器,纺织衣服,用草药治病,为人类作出过许多贡献。近年来,考古工作者还在传说巾炎帝生活过的地方,发现了许多磨制的石质农具,以及储藏粮食的仓窖、露出地面的房物、纺织用的陶轮、天然麻织物等,证明关于他的传说大多符合实际。炎帝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农业文化,因而又被后人尊称为神农氏,当作农业神世代敬仰。
谢姓人所尊奉的另一远祖申伯,相传便是炎帝的后代。在谢姓人自己编纂的谱书中.有的说申伯是炎帝的第六十三世孙,有的则说是第六十四世孙.这些说法尽管符合现代人的尊祖习惯,但不必完全是事实,所以也大可不必去深究。
申伯的名字最早见于《诗·大雅·嵩高》,生平、来源已大多不可考。《史记·齐世家》说,在虞夏之际,曾把当年辅佐大禹治水有功的四岳的后代分封于申,据此可以推断申伯的祖先可能与四岳有关。四岳在尧舜时是四方部落的首领之一,谱书多称他是炎帝的后代。如《元和姓纂》说“炎帝四岳之后封于申,号申伯,周宣王元舅也 ;,就是把炎帝、四岳和申伯联系在了一起。史称申伯在周宣王时因征讨检犹有功,被分封在谢,作为食邑.传世的《诗经》中的《嵩高》、《黍苗》两首诗还记载了他当年受封时的盛况.说他因为有元舅的身份,以及平定捡犹之乱的功绩,在当初受封的时候还受到了特别的优待.宣王不仅亲自为他选定封地,派召公等人为他准备好受封后所需要的一切,而且还赏赐给他车马、瑾璧、朝版等象征身份地位的器物,并亲自到五六十里.以外的x(今陕西娜县东)为他设宴饯行。申伯因为有这样的荣摧,就武勇番番地到谢邑就任。后来,他还曾跟随周宜王去讨伐姜氏之戎。甚至在他去世后,他的后代仍然担负着保卫西周王室的贵任,并在两周之际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。直到春秋时期.强大的楚国兴起于长江中游,他的封国受到威胁,才慢慢衰落下去。大约在公元前688年前后,他的封国终于被楚国灭掉,他的子孙也纷纷外迁避难。但为了纪念故国,同时为了标明自己是申伯的传人,便相约以申伯封邑“谢 ;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徽记,姓谢.这样,在我国的姓氏大家庭中,便有了这样一支尊奉炎帝和申伯的谢姓人。
看完还有疑惑?起名网老师在线为您解答!
2022位用户正在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