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姓与氏截然不同,姓是一个族号,随着子孙繁衍,一个家族分为许多支派散居各地,每支有个称号,就是氏。这样姓就成了旧有的族号,氏就是后起的族号,姓和氏“纪世别类 ;不是人人都共有的,古代人从夏到周都是天子有姓无氏,贵族有姓有氏,一般百姓没有姓氏只有名,而我国以前对于某个具体人来说,贵族则是女人称姓,男人称氏。姓用来“别婚姻 ;,氏用来“明贵贱 ;,两者作用不同,从秦以后姓和氏就不分了。到汉魏以后姓与氏合,通称姓,并且自天子以至庶人都能有姓。
在我国历史上,姓氏的产生、衍变不仅与宗法制度、人文观念密切相连,而且也与封建帝王的个人意志、政治目的有关。由此而产生出踢姓、改姓、冒姓等不一而足,使得本来就繁多而复杂的中国姓氏源流变得更加错综复杂。华夏黄姓自然也不例外。让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下它的演变史吧。
一、黄派生姓
在黄姓的早期历史上,有一些黄姓子孙又另立门户,使用新的姓氏,成为黄姓派生的新氏族.如奚氏就是最典型的古老黄姓的分支。
奚,也写作傒。奚是春秋古黄国邑名,大约就在今潢川、罗山、信阳一带。它是黄国国君封给某一王族同姓兄弟,并允许世袭的。民国时期潢川县曾出土过一件春秋早期的黄国青铜鼎、器铭是:“唯黄孙子俱君叔单自作鼎,其万年无疆,子孙孙永宝用享 ;。叔单自称为“黄孙子 ;,可知是黄国的贵族,“傒君 ;系其称号。1972年秋,在潢川西郊的罗山县高店村.发现春秋早期“奚君单 ;铜盘、铜匹、铜壶。匜内铸有铭文:“奚君单自作宝匜,其万年子子孙用之 ;;盘内铭文为:“奚君单自作盘,其万年无疆,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;.从铭文看.这儿件铜器当与解放前潢川出土的“黄孙子俱君叔单鼎 ;出自一人之手.据研究,此人名叫黄单,叔大概是排行,叔单是黄君之孙,被封于奚地后,家族发展,便以邑为氏,形成古黄国的重要分支—奚氏家族。
考古发现的奚氏家族人物还有奚宿车和奚仲子及奚子淇。黄国被楚灭亡后,作为黄国的封君奚君也被同时消灭,但奚君家族此后即以封地为氏,构成后世奚世宗族的一支重要族源。
二、黄姓改别姓
黄改春。据唐林宝心元和姓纂》等书记载:战国末年,楚相春申君黄歇被杀,其子孙有逃脱者,为避祸,遂变姓埋名,以父号为氏,改姓春。
黄改王。传说早在商末周初,有个叫黄飞虎的人遭商封王灭族之祸,仅有一孙黄继忠逃脱。据说事变发生时继忠刚1岁,其母王氏抱他潜匿于舅王漠之家.认舅为父,遂改姓王。后周武王时,王继忠奏明朝廷,请求复姓.于是周武王下诏,让王继忠长子王爱卿、次子王爱臣两支继续承嗣母舅一支,仍姓王,而三子王爱辅、四子王爱弼两支,则准许复姓为黄,承接黄飞虎本宗。
黄改危。据《宋学士集》载,明代著名学者危素,为丰城黄氏尊祖唐代江西兵马节度使黄表的后裔,后冒姓危。
黄改胡。《路史,后纪七》记:“黄之后又有胡氏。 ;传说东汉时期大将军胡广本姓黄,后被一胡姓人家收养,遂改姓胡。
黄改游。元人虞集在《胡临川黄君东之墓志铭》中记,临川黄东之,自高祖黄托入赘游氏,遂改姓游,至第五代东之,始去游氏.恢复黄姓。
黄改袁。明代孙绪《沙溪集》记,有淮安山阳人黄清甫.因从母姓改为袁氏,传3代后至曾孙袁玉.始复姓为黄。
黄改况。“明有况钟,本黄姓所改,别为一族 ;(《姓氏考略》)。
黄改田。《列卿录》载.明洪武时太常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的儿子,变姓为田。
黄改安。据台湾所藏《胶山发氏黄氏家乘合钞自序》记载,明代有长洲人黄叔英,入嗣于无锡人安明善为后,迁居无锡。其后长子公彦复姓为黄,名黄公彦;幼孙公俊则改从安氏,名安公俊.因此后世江苏无锡胶山有黄安二姓同宗不通婚的习俗。
三、他姓改黄姓
王改黄。上古音黄、王相同,今天我国仍有一些地方黄、王不分。从“闽州越地·“…皆蛇种,有王姓,谓林、黄等是其裔 ;(《舆地纪胜》)的记载中,可知古老闽越王姓中有一部分是因音读混淆而改黄。
又据《幼学堂文稿》卷“黄忠桓公墓碑》记载:明朝末年著名的抗清英雄黄得功,本姓王.安徽合肥人,后改姓黄,迁开原卫,封靖南王,后以身殉国。
陆改黄.浙江富阳黄氏始祖黄公望,本姓陆,名坚,出继平阳(今属浙江)黄氏为义子,改其姓名。据杨廷端《画史》说:其父始得之,曰:“黄公望子久矣 ;。所以取名黄公望.字子久。后迁富阳,其裔为富阳黄氏。
巫改黄。巫、黄古音近似。《江西通志稿》记载:宋末进士巫双瑞为理宗公主驳马,元人灭宋时自杀而亡.元朝追杀宋室王亲国戚,巫氏后裔遂改巫为黄。今江西石城郭北黄氏即巫双瑞后代。
丁改黄。元朝著名文学家黄溍之父黄铸.本姓丁,为丁应复之子。入继义乌人黄溍为后,遂改姓黄,生子黄清.今义乌黄氏.多为其后。
吴改黄.清总理大臣吴廷芳《续修宗谱序》中记载:桐城谢河黄氏始祖黄全三,本姓吴,为廷陵季子吴季札的后代,原籍都阳,元末迁居桐城。为避谣役之苦,投依亲戚鹿城黄氏,后遂改姓黄,成为今桐城黄氏的一派始祖。
金改黄。南宋初,有金姓武将镇守江西临川,居临川城西.后金氏的一位祖先,因逃难而改金为黄。宋隆兴间,有金氏后裔黄细二迁居崇仁县颖秀乡棠溪.成为棠溪黄氏始祖(《棠溪黄氏族谱序》)。
范改黄。《桐江集·黄堂记》云:邵武人黄洽,本姓范,姿州兰溪人,明黄氏为后,遂改姓黄。
诸如上述的黄姓异化现象已记不胜记,在黄姓的演变过程中有一分为二的,合二为一的;有同姓异源的,异姓同源的.总而言之,历史上有一批批黄姓在逐渐演变中被迫地或自然地消亡了,而一批批新兴的黄姓又应时因势产生了。
看完还有疑惑?起名网老师在线为您解答!
2022位用户正在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