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汉三国时期,高姓人在政治、文化、军事领域都有积极参与。
秦朝初年,燕国勇士高渐离,单身行刺秦始皇,暴君丧胆.朝野展惊,千载传扬.
秦末人民大暴动,刘邦领导的一支暴动队伍转战至啮桑(今江苏省沛县东南),高色投入刘邦队伍,随刘邦东征西讨。汉朝建立.高色凭军功,被封为祝阿侯。
西汉学术主流是擂家经学,高姓中有经学家,最著名的是高熹祖孙和高相父子。高嘉是西汉后期平原郡般县(今山东省乐陵县南)人,是《鲁诗》专家.曾任汉元帝《鲁诗,教师。其孙高容、曾孙高诩继承了他的《件诗》学,知名于世。西汉末,沛县(今江苏省沛县)人高相研究《易》,创立《易》高氏学派.其子高康传其学。
东汉中后期,朝政由外戚、宦官操纵,宦官首领是中常侍.高姓有两人曾任中常侍,一个是顺帝时的高梵,一个是灵帝时的高望.
魏、蜀、吴分立时期.三个分立政权中都有离姓人活动.蜀有将军高翔、高祥、高详.吴有将军高寿、高尚,黄门高通,丹阳太守高瑞.吴郡隐士高岱。魏有将军高虑、高迁、高作,而以高柔为最著名.
纵观秦汉三国时期高姓人活动,有两个家族。社会影响较大而持久。一个是渤海落县高洪家族,一个是陈留困县(今河南省祀县南)高固家族。
高傒后裔高洪,东汉时任瀚海太守,定居瀚海落县。高洪四世孙高褒,曾任太子太傅。高褒孙高承.曾任国子祭酒、东莞太守。高承子高延,曾任汉中太守。高承子高纳,任曹魏政权尚书郎、东莞太守。高纳子高达,任曹魏吏部郎中、江夏太守。三国时江夏郡治在今湖北省武汉市的汉阳。这就是说,高洪这支高姓的活动范团.起码到这时已经南达长江岸边。
陈留郡国县高固,生当王莽时期,由于拒绝做王莽的官,被王莽的淮阳太守杀害。高固之子高慎,历任县令、太守多年,持身清廉。病老退休时,草屋蓬门,家无余财。高慎长子高式,是著名孝子。高慎次子高昌,三子高赐,都曾任刺史、太守。高赐之子高躬,曾任蜀郡太守。高躬之子高干是袁绍外甥,曾任袁绍并州刺史。袁绍败死,高干降曹操,任曹操并州刺史。后来叛曹,败死.高式之子高靖,曾任蜀郡都尉。高靖之子高柔,在曹操手下任司法官吏。从曹王称帝第四年起,任廷尉(国家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)23年,平反错案多起,敢于坚持依法治狱,多次公开反对皇帝以一时喜怒破坏法律常规.后来历任太常、司空、司徒.在司马雌和曹爽争夺朝政大权斗争中,高柔是司马懿盟友,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.
看完还有疑惑?起名网老师在线为您解答!
2022位用户正在咨询